「深呼吸」、「大口呼吸」我們常聽到這樣教導呼吸方法的詞語,但是,你可能沒聽過,過度呼吸其實也可能會影響身體健康。
而現在的你,如果身上有大小症狀就是好不了,說不定是「慢性過度呼吸」的結果?
顛覆常識的觀念:二氧化碳是不缺氧的關鍵
什麼是「慢性過度呼吸」?最簡化的說法,就是「呼出太多二氧化碳」。
但是「二氧化碳不就是呼吸的廢物,應該完全排出最好?」然後「儘量吸進最多氧氣,這樣就不會缺氧」。
在《改變人生的最強呼吸法!》書中,提到一般人血氧濃度大約都在95%以上,而即使在運動需要大量氧氣時,氧氣其實還有25%身體沒用到而身體缺氧排出體外。
因此,兩個數據一起來看,代表的就是「其實一般來說大家吸到的氧氣足夠」,但是如果刻意大口呼吸,反而造成體內二氧化碳不足。
二氧化碳不足的影響是什麼?1904年,克里斯蒂安‧波爾(Christian Bohr,諾貝爾物理獎得主波爾的父親)提出「波爾效應」,指出二氧化碳會降低血紅素與氧氣的親和力,促使血紅素釋放氧氣。
也就是說,如果身體內二氧化碳不足,血紅素不會輕易釋出氧氣,那麼細胞就得不到氧氣充分供應,於是缺氧。
冷戰醫師研發極少數獲認可的呼吸法
冷戰的年代,美蘇兩強權把全球劃分成兩大世界,因此,人們很難知道「另一邊」有什麼科研成就。
前蘇聯時期就有一位烏克蘭醫師康斯坦丁‧菩提格 (Konstantin Buteyko, 1952-2003),在面對自己的高血壓症狀時,發現當自己如果不是像平常那樣快速沉重呼吸,而是改成輕柔緩慢呼吸時,血壓就下降。
恢復原本的呼吸方式,血壓又飆高起來。
菩提格醫師的輕慢呼吸法,是目前上千種呼吸法中,極少數被醫學界納入有助治療氣喘的呼吸法。
除此之外,減量呼吸法對150多種疾病都有幫助,包括糖尿病、心血管疾病、呼吸道疾病、消化道疾病、靜脈曲張、自體免疫疾病等等。
許多人試做都產生效果,甚至因此減重16公斤,或是從小大到治不好氣喘痊癒了,等於有了新的人生。
輕慢呼吸法
應對病症:糖尿病、高血壓、心血管疾病、呼吸道疾病、消化道疾病、靜脈曲張、自體免疫疾病、焦慮壓力、肥胖
這套呼吸法基本原則就是用鼻子呼吸,以及安靜、輕柔、緩慢、均勻的呼吸。這項練習可以放輕呼吸動作 20%至 30%。
- 身體坐直,肩膀放鬆,想像後腦勺有一條線把身體輕輕提起來,同時感受到肋骨之間的空隙也慢慢打開。
- 一手放胸部,一手放腹部。呼吸時雙手都略為加壓,給呼吸施加一些阻力。
- 吸氣時感受腹部往外擴張,吐氣時腹部輕輕往內縮,而胸部沒有明顯的變化。
- 每次吸進的空氣要比上次少一點。整個過程都要放輕呼吸動作。
Tips:吐氣時可以想像腹部是一棵自然洩氣的氣球,慢慢變小的樣子。
Points:
- 如果發現自己的呼吸節奏混亂,甚至覺得胃不舒服,這代表練習一下子太過度,應該先休息,再重新調整上述呼吸的量,要量力而為,不是把自己搞得很喘氣,這與練習的目的完全相反。
- 輕慢呼吸法不計算秒數,或是每分鐘呼吸幾次,因為這會讓人分心,而忘了練習的目的是讓呼吸輕柔、緩慢,因此只要專注在放慢速度以及減少呼吸量即可。
此為《早安健康》4月號《名醫的呼吸術》部分內容。完整精采內容博客來網路書店熱賣中!早安健康嚴選免運特惠中
文章來源:早安健康
留言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