這一期,我們來講個故事吧。

故事的一方,是大名鼎鼎的可口可樂。自從 1886 年由約翰·彭伯頓發明。

它就快速佔領全球市場,成為碳酸飲料市場上無可爭議的領跑者,真正的高富帥。

圖:gigcasa以下皆是

既然有領跑者,就一定存在競爭者。在 13 年後,另一位藥劑師 —— 迦勒·布拉德

發明了百事可樂,與可口可樂展開正面PK。

可口可樂和百事可樂的差別是什麼?哪個更好喝? 在百事可樂剛剛出現的時候,

可口可樂已經每年賣掉了 100 萬加侖——戰局那是對百事可樂相當不利啊。

而且恰逢第一次世界大戰,百事可樂公司不幸破產了。

百事可樂當然不會這麼輕易地狗帶。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後,百事重整旗鼓,再次進入碳酸飲料市場。

但是,在很長一段時間內,百事可樂作為「窮屌絲」一直在苟延殘喘,銷量無法實現質的突破,被可口可樂吊打。

真的是百事可樂不如可口可樂好喝嗎?1975 年,

百事可樂終於意識到了問題的關鍵——那就是一直藏在人們心底里的「品牌效應」。如何去破除它呢?

很簡單,既然光說沒有用,我們就去做做實驗,看看到底哪個比較好喝唄。


【ROUND 1】1975年,百事可樂提出了一項挑戰——他們組織了一次「非常科學」的品嘗實驗,看看到底是誰的更好喝。

首先,他們給品嘗者每人各發一罐可口可樂,一罐百事可樂,讓他們每樣各喝一口,然後選擇更滿意的。

結果很顯然 —— 大部分品嘗者選擇了可口可樂。然後,百事又發給每個人兩個寫有字母的紙杯,

一個紙杯上標有 M,代表「百事可樂」,另一個紙杯上標有 Q,代表「可口可樂」,讓實驗者每樣各嘗一口。

品嘗者自己不知道字母的意義。這樣就沒有了品牌效應。

結果是誰更好喝呢結果是——大部分人認為帶有「M」標記的百事可樂更好喝!

這下大家沒話說了,原來一個瓶子的外觀,都能在如此大程度上影響口味和消費者的選擇。

百事可樂贏了嗎?等等,事情還沒有結束!


【ROUND 2】可口可樂不服,「有種我們再重新做一遍試試?」「誰怕誰。」

於是,實驗重新進行了一遍,這次的結果與上次相同,大部分人還是選擇了帶有「M」標記的杯子。

百事可樂「這下沒話說了吧。」可口可樂「哈哈哈哈哈哈這次,我兩個杯子裡裝的東西沒有區別,都是可口可樂哦。」

「這。。。怎麼可能!!!」實驗結果表明:人們只是單純地喜歡帶有「M」字母的杯子而已。


【ROUND 3】百事可樂不服。它又開展了一次實驗。

這次,杯子上沒有做任何標記。這下總可以排除一切干擾了吧。

實驗結果是——百事可樂最終獲得了勝利。這下,可口可樂終於沒話說了。

隨後,百事可樂舉辦了一系列「百事挑戰」活動,把這項實驗推向了全美國。於是就有了....


【ROUND 4】百事可樂:「德克薩斯的盆友們你們好!」實驗者每樣各嘗一口。百事可樂更好喝。


【ROUND 5】百事可樂:「密西根的盆友們你們好!」實驗者每樣各嘗一口。百事可樂更好喝。


【ROUND 數不清】百事可樂:「XXX的盆友們你們好!」實驗者每樣各嘗一口。百事可樂更好喝。

為了挽回劣勢,在接下來的時間裡,可口可樂計劃了各種瘋狂的改變,

比如推出改良口味的「新可樂」取代原來的可口可樂,沒有拖延症的他們也都迅速執行了。

可惜人民群眾並不買賬,還是認為原來的可口可樂好喝,於是可口可樂又再改變產品配方,

甚至還出現過新配方老配方一起賣的場景......這樣來來回回好幾趟,最後大家都累了。

根據群眾的要求,可口可樂還是改回了老配方,並把新配方可樂全部下架。


可口可樂:「我迷失了我自己....」

可口可樂和百事可樂的差別是什麼?哪個更好喝?

無論如何,在那長達幾十年的各種「百事挑戰」中,百事可樂都贏了,那些實驗為百事可樂的屌絲逆襲打下了堅實的基礎,

百事可樂終於站穩了腳跟,並和可口可樂一樣擴散到了全球。

你可能覺得,這種杯子上不做任何標記的「盲測」實驗,已經相當科學了。

實際上,在感官實驗中,這隻能算一次粗糙的單盲測試。

還有很多影響實驗的變量,都沒有得到控制呢。你可能會問,什麼是變量,為什麼要控制它?

很簡單,舉個例子,如果你比較兩個可樂「味道」的高下,那麼,?可樂的味道就是我們需要測試的「實驗變量」。

而其他的因素,比如?可樂的溫度,顏色?環境中的燈光,氣味?可樂瓶子的顏色,形狀,牌子?試吃者試吃的分量?

試吃者有多飽等等這些跟這次實驗無關,卻有可能影響到實驗結果的東西。就是需要控制的「環境變量」。

在測試實驗變量時,將環境變量盡量控制好,不要讓它們改變。這就是設計實驗的基本準則:控制變量法。

如果這些變量沒有很好地控制,或者一些實際存在的變量沒有考慮到,實驗就可能得到錯誤的結果。

比如說,近期的研究就發現,人們在「品嘗一小口」的實驗中,

會趨向於給甜度更高的飲料打更高的分數,因為人類先天就有趨向更甜食物的本能。

而如果是讓大家喝完一整瓶,再去打分,甜度更低的往往會獲得勝利。

百事可樂的含糖量高於可口可樂(大約多5%左右),甜度也會高一些。

但是,當時的百事可樂和可口可樂,其實都沒有考慮到這個變量!如果當時能考慮到,

再加一個「喝下一整瓶」的實驗,也許結局就逆轉了。

所以,各位技術型吃貨的讀者們,「試吃」其實是一項很技術型的事情,千萬別把它想得太簡單哦。

在很多時候,想得到靠譜的「試吃」結果,必須要考慮很多變量的控制。

一個嚴格的感官測試必須在感官實驗室進行,這種實驗室的聲音、燈光都是要嚴格控制的。

不同的樣品會放在沒有差別的杯中,上面用一個 3 位的隨機數字來代表序號。

不同的試吃者需要在單獨隔間內完成測試,互相之間無法交流,從而排除從眾心理。

每試吃完一樣產品後都要漱口,徹底清洗味蕾,排除味覺殘留。

甚至,測試者有時會被要求空腹參加測試,這樣能排除飽食度所帶來的影響。

只有這樣,我們才能得出比較「靠譜」的結論,而這才是「創造出更多好吃的」的最基本條件呀。

來源:www.gigcasa.com


arrow
arrow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流水樽 的頭像
    流水樽

    小樽世界-勇固冷氣空調 冷藏冷凍 熱泵 壓縮機 技術交流 中古 二手 買賣

    流水樽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