桂花蟬就是我們常說的大田鱉,雖然名字裏面有個蟬,除了外形稍微有點相似之外,這傢伙跟蟬是沒有半毛錢關係的,桂花蟬是半翅目負子蝽科的一種昆蟲。

桂花蟬 ,它不生長在桂花樹上,它多生活在、溪澗、稻田、池塘里,常附著在水草上靜伺獵物,用存顎小孔吮吸小魚、小蝦、蝌蚪、螺螄等的血液為生,捕食兇猛。

桂花蟬 兇悍的獵食方式,也決定它與普通蟬不同,雖名稱上都有個「蟬」字,易讓人混淆類別。

其實,待在樹上的普通蟬屬同翅目,而 桂花蟬 則屬半翅目;前者從泥土中爬出再上樹高歌,後者一生漂浮在水澤池塘上,兩者是完全不同的昆蟲。

在以前乾淨無污染的農田裏、池塘邊的水草上面最爲多見,尤其是桂花盛開季節最多,被叫做桂花蟬。

大田鱉是一種生活在田間或者池塘里的兇猛捕食類昆蟲。吃過大田鱉的人都會愛上這種另類美食,但是要吃這種昆蟲,十分挑戰人的心理承受能力,如果你吃過知了(蟬)那還能接受。


u=1639669369,333162164&fm=173&app=25&f=JPEG

桂花蟬本身具有一定的香味,也是被叫做桂花蟬的原因之一,桂花蟬是一道很美味的美食,不但可以食用,味道鹹香,而且營養豐富。

作爲昆蟲富含豐富的蛋白質和人體所需的各類微量元素,是很有益的一種食用昆蟲。

桂花蟬體內的甲殼素,能有效阻隔體內脂肪形成,具有減肥的效果,對於治療腸炎、聲音嘶啞、小兒夜啼、婦人乳汁不足有一定的療效。

桂花蟬還具有很好的補腎壯陽作用,是腎虛患者食療佳品,經常食用桂花蟬能有效的治療夜尿頻多、遺尿、腰腿痠軟的作用。

桂花蟬頭部揭開硬殼有肉,被人稱之味“瘦肉”嚼之味甘肉香,這也是很多食客專門衝着着一塊肉來吃,在食用瘦肉的過程跟嗑瓜子十分相似,食用桂花蟬也被稱爲“嗑瓜子”。

由於野生的桂花蟬本身就很稀少,十分的緊缺,在餐桌之上很走俏,在東南亞人工養殖桂花蟬也已經開始進行,爲我們的食譜增加了豐富多彩的食材。


如今,已幾乎無人認識大田鱉了。前幾年在台灣、茂名有人偶然見到一隻大田鱉,媒體還報道發現了奇異生物,多虧了生物專家出來說話,人們才知道是幾乎消失的大田鱉。

聽老人家說,以往省港澳人士常將大田鱉與龍虱一道,當作田基美食,直至上世紀六十年代以前,珠三角甚至廣西的梧州,都有人專門收集大田鱉販賣到港澳。

「和味大田鱉」、「和味龍虱」均是港澳人士沉迷的風情美食。以前還聽說廣州某家大排檔有大田鱉吃,十多元一個,現在有錢也吃不到了。

吃大田鱉與吃其他昆蟲一樣,挑戰的是人的心理承受能力,它的樣子確令人感到有點恐怖,但一旦衝破了障礙,就很容易上癮。

大田鱉並沒有多少肉吃,它的精彩之處是味道,一旦接受了就停不了口,特別適口於夜宵,過足口癮而不太飽肚,真的一晚下來,搞掂它一兩百隻不是問題。

大田鱉的烹調多是椒鹽,也有用蔥花、薑蓉、蒜蓉、辣椒粒干煸。

u=1214980383,984144300&fm=173&app=25&f=JPEG

在食家的教導下,吃大田鱉是很有講究的,刀、叉與筷子都無用武之地,只能返璞歸真,以手代勞,先將翅膀、腿剝去,然後將頭連同內臟一同拉出,外殼連同殼內淡黃色的蛋白質整隻放入口中,慢慢咀嚼。

首先感覺得一股鹹味,過一會兒味道就出來了,吃的是其特有的香味。

大田鱉的味道公母差別較大,公的形體較小,但有一股類似薄荷的甘香,食家迷戀的就是這種味道,形容為頰齒留香,而乸的雖然形體較大,卻沒有那股特殊香味,因而次之。

大田鱉也是泰國國宴上的一道美味,而越南人則喜好收集雄蟬分泌的精油,用於增加菜式的香味。大田鱉精油是人工難以克隆的自然香味,售價一滴需一美元左右。

這一滴大田鱉油足以令一碗普通的越南蝦醬減少腥味提升香味,再配上海鮮,構成極致美味的組合。


arrow
arrow

    流水樽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